电子课本网 第48页

第48页

信息发布者:
因为当时实行科举制度,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,题目都出自朱熹注解的“四书”,
而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。
因为《大学》《中庸》的篇幅小,书商往往将它们合印在一起。通行时间长了,就被
大家接受了。
毛传(或:诗传)
因为孔子之后解释《诗经》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对《诗经》的见解,和毛氏一样断章
取义地来解释《诗经》,以史证诗。
A
《诸子第十》
本篇主要介绍了诸子之
学的社会背景、发展趋势以及儒、墨、道、法、阴阳家等“士”阶级的代表人物,如果想进
一步了解诸子百家,还可以读一读本篇中提及的相关书籍《吕氏春秋》《淮南子》等。
示例二:B 《<诗经>第四》《辞赋第十一》《诗第十二》 《<诗经>第四》是专门介绍中
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的篇目,《诗经》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;《辞赋第十
一》介绍了屈原的《楚辞》及辞赋的发展过程,屈原的《楚辞》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
源头;《诗第十二》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,同时
也介绍了《楚辞》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。这三篇组合阅读,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
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