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16页

第16页

信息发布者:
时期: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。
示例一:选图一:焦裕禄。事迹:他扎根兰考,带领当地人民与自然灾害
作斗争,努力改变兰考面貌。他身患癌症仍顽强坚持工作,被人民称颂为
“党的好干部”。精神:艰苦奋斗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
示例二:选图二:王进喜。 事迹: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,
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,制服了井喷。精神:艰苦创业的“铁人”精神。 
 示例三:选图三:雷锋。 事迹:他干一行爱一行,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
业业工作,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。精神:公而忘私、助人为
乐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
原因: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动乱使国家经济走向崩溃边缘;中国必须恢复与发
展经济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。
做法: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,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
建设上来,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,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
化建设新时期。
示例一:选择视角一: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。选择资料:②⑤。 
 理由:②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,使农民
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,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;⑤反映了城市
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,克服了
长期以来吃“大锅饭”的弊病,大大调动了企业、职工的积极性,增强了企
业的活力。
示例二:选择视角二:对外开放成果辉煌。 选择资料:④⑥。 
理由:④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。 设立经济特区,对引进外资、先
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,扩大对外经济交流,发展社
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⑥反映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
组织,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,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
拓了新空间。
示例三:选择视角三: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。 选择材料:①③。 
理由:①反映的是邓小平理论,它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、巩固和发
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,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。 ③反映的
是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、怎样建设社会
主义的问题,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、怎样建设党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