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47页

第47页

信息发布者:
B
“也”是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呢”。
“哉”是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呢”。
“乎”表示疑问的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吗”。
 “矣”表示陈述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了”。
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辨析。
★   结合所学及积累判断可知ABC项均正确,D项“挠”读音为“náo”,意为“屈服”。

故答案为    D
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。
★  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,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。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。
▶     A.
       秦王派人对安陵君(安陵国的国君)说。使:派遣。
       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。使:出使。
▶     B.
       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。于:从。
       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。于:从。
        意思相同
▶     C.
      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。以:把。
      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。以:用。
▶     D.
       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,光着脚罢了。徙:光着。
       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!徙:只。
故答案为   B
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。
★    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,写人物对话,离不开语气的表达。虚词运用得恰当,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,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、逼真。
        句意为:安陵君却不听从我,这是为什么呢?
       这里“也”是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呢”,这里有反问的意思。
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“也”是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呢”。
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。
★    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,写人物对话,离不开语气的表达。虚词运用得恰当,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,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、逼真。
       句意为: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,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(就能交换)呢?
        这里“哉”是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呢”,这里表示反问。
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 “哉”是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呢”
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。
★    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,写人物对话,离不开语气的表达。虚词运用得恰当,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,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、逼真。
       句意为: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?
       这里“乎”表示疑问的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吗”。
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“乎”表示疑问的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吗”。
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。
★     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,写人物对话,离不开语气的表达。虚词运用得恰当,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,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、逼真。
      句意为:那么加上臣(唐雎)就将是第四个了。  
       这里“矣”表示陈述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了”。
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 “矣”表示陈述语气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了”。
【参考译文】 
        秦王勃然大怒,对唐雎说:“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?”唐雎回答说:“我未曾听说过。”秦王说:“天子发怒的时候,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,鲜血流淌数千里。”唐雎说:“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?”秦王说:“百姓发怒,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,光着脚,把头往地上撞罢了。”唐雎说:“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,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。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,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;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,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;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,苍鹰扑在宫殿上。他们三个人,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,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,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。加上我,将成为四个人了。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,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,五步之内淌满鲜血,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,现在就是这个时候。”说完,拔剑出鞘立起。
  秦王变了脸色,直身而跪,向唐雎道歉说:“先生请坐!怎么会到这种地步!我明白了:韩国、魏国灭亡,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,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