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118页

第118页

信息发布者:
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,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。
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,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。
(1)五月渡泸,平定南方;(2)北定中原,兴复汉室。
作者自叙身世,叙述了先帝“三顾茅庐”之事,也表
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。然后叙述了创业
的艰难,以情动人,以陈情的方式为“出师”做铺
垫。所以这段文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,而
出师伐魏,“北定中原”就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
事业以报答先帝。
贤臣——考虑事情是否可行,采取适当措施,毫无
保留地进献忠言,保持政局的稳定。
后主——亲近贤臣,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。赏罚分
明,自行谋划,多询问(治国的)好方法,以保持国
内政局清明。
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。
★    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。疏通全文,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,翻译要要做到三点,原意不能改变,关键字词要译准确,句子要通顺。
★   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:
       苟:苟且。
       全:保全。
       于:在。
       求:谋求。
       闻达:闻名显达。翻译后要疏通句子。
故答案为: 
       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,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。
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。
★     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。疏通全文,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,翻译要要做到三点,原意不能改变,关键字词要译准确,句子要通顺。
▶     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:
        故:所以。
        寄:托付。
        以:把。
        临:将要。
        翻译后要疏通句子。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,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。
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。
★     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可知,“此”指的是上文说的“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”总结起来就是诸葛亮做的两件事: 五月渡泸,平定南方;北定中原,兴复汉室。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  (1)五月渡泸,平定南方;(2)北定中原,兴复汉室。
本题考查文章重要段落的作用分析。
★    选文第一段自叙身世,回顾先帝“三顾毛庐”的事情,其目的并非是回忆作者自己的身世,而是要借此来表达先帝刘备三顾茅庐、诚恳邀请作者出山相助、成就报业的知遇之恩,也用这些事阐明了为何作者能够对蜀汉鞠躬尽瘁、尽心竭力的原因。
        此外,从文本段落位置来看,这段话在文中处于文章的中间,既与上下形成呼应,同时也为下文叙述创业艰难和“北定中原”部分做了铺垫,使人明白原来“北定中原”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之事,让后主明白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出师目的。这样结构更完整,情感也更动人,所以并没有偏题。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 作者自叙身世,叙述了先帝“三顾茅庐”之事,也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。然后叙述了创业的艰难,以情动人,以陈情的方式为“出师”做铺垫。所以这段文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,而出师伐魏,“北定中原”就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。
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。
★     从文中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”是对后主提出的要求,意思是: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,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,恢复振奋有志之士的士气。这里是要求后主多询问治国的好方法。
        文中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意思是:陛下不应随便看轻自己,说话不恰当,以至于堵塞了大臣们尽忠尽善、直言规劝的道路。这也是对后主提出的要求,要求后主能够自行谋划,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,以保持国内政局清明
       从文中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“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”“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”这里是诸葛亮对后主提出的要求,要求后主亲贤臣,要虚心采纳忠言。
       从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”这句话是诸葛亮对后主的要求,要求后主赏罚分明。
        由文中“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”意思是:至于考虑事情是否可行,采取适当措施,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,那就是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的责任了。这里是诸葛亮对贤臣的要求,他要求贤臣应当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,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,从而保持政局稳定。

故答案为:
       贤臣——考虑事情是否可行,采取适当措施,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,保持政局的稳定。
       后主——亲近贤臣,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。赏罚分明,自行谋划,多询问(治国的)好方法,以保持国内政局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