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54页

第54页

信息发布者:
悬念一:行走在深山里的“我”和老余,穿过梨树林,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,屋里漆
黑,没有灯也没有人,门板上用黑炭写着“请进”两个字。自然产生疑问——这是什么人
的房子呢?形成悬念,领起了全文。/悬念二:“我”和老余误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
人,而老人却说他不是主人,由此制造悬念——瑶族老人不是主人,那主人家是谁呢?
/悬念三:哈尼小姑娘出现,解释小茅屋是解放军盖的,于是又产生了悬念——解放军战
士为什么盖这座小茅屋呢?
“厚厚”“满”准确细致地写出了小茅屋虽然简陋,但有人精心打理,屋中的生活用品准备
得很齐全,从侧面表现了小茅屋主人的热情、周到、细心,赞美了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
的高贵品质。
内容上,虚实结合,梦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,营造出一种人与景互
为衬托、互相融合的意境,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;结构上,照
应题目,为下文遇到哈尼小姑娘做铺垫,推动故事情节发展。
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,既指“我”和老余在边疆行走道路上遇见的自然界盛开的梨花,
也指像梨花一样美的哈尼小姑娘等人。②揭示了主题,“驿路梨花”是助人为乐精神的象
征,边区人民优良民风的体现。③标题出自陆游的诗句,为文章增添了文学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