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
电子课本网
›
第100页
第100页
信息发布者:
正面: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散人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瀚海阑干
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侧面: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这几句诗句描写出
边塞的苦寒,反映了成边将士的艰苦,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。
运用留白手法,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以及朋友离去后内心的无限惆怅,字字
传神,含蓄隽永。
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,虽“年少”,却敢于与雄才大略、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,这是
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的。二是突出孙权的盖世武功,他在征战中不断壮大。而“坐断东
南”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。辛弃疾对孙权不畏强敌,坚决抵抗,最终战而胜之的热情歌
颂,更是自己热爱祖国、坚决卫国的体现,也反衬了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、怯懦苟安,
表现了词人对苟且偷安、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。
词人颂扬三国时叱咤风云的英雄孙权,实际上是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扭转乾坤。
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是曹操说的,辛弃疾再次说出,实际上是词人及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
强的时代呼声。
诗人巧借“惶恐”“零丁”两个地名,“恐”描写出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,诗入内心的惶恐忧
虑,“零丁”描写出诗人再次被俘,经过零丁洋时的孤苦伶仃,反衬出他爱国之情的坚定,
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人生观,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。
这首诗既慨叹国运又慨叹自身,渲染家国之恨、艰危困厄到极致。诗歌的最后一句由悲
而壮、慷激昂,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。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