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230页

第230页

信息发布者:
相同点:这两则材料都对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”进行了报道。不同点;报道者所
站的角度不同,材料一着重于国家层面的警示,材料二着重于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祈求。
运用了肖像描写、神态描写的方法。“满头银发”表明林伯耀年事已高,“一直低着头”“表情严肃”
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。报道选取生在日本、长在日本的华侨林伯耀这一典
型人物进行特写,旨在表明“勿忘历史,珍惜和平”的深刻主题。
“南京大屠杀”应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,众多身份多样的人员参加“南京祭”,是对遇难者的祭奠,
更是对侵略者的控诉,也反映出人们对和平的珍爱。
示例:小语同学,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,不是为了记住仇恨,而是为了铭
记历史,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。再说,如果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”,不是又要发生战争吗?
所以,呼吁全社会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,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