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72页

第72页

信息发布者:
表现出屈原对黑暗的激愤和打破黑暗的强烈愿望,对光明的礼赞、向往与追求。
象征追求光明的人民的力量。
运用排比、反复的修辞手法,表达与黑暗社会的决裂,对自由平等新世界的追求与向往。
雷电颂的确是在历史真实之外的创作,但郭沫若创作《屈原》本就是为了借古讽今,
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,雷电颂的独白,便是将时代的帻怒借屈原的口倾泻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