示例一:①颜色:“碧绿”“紫红”“黄”。 形状:“高大” “肥胖”“拥肿”“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”。 以上都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。 “长吟”“低唱”“弹琴”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;“又酸又甜”是从味觉角度描写的。 桑椹、菜花是春末景物,蝉鸣在盛夏,蟋蟀鸣叫则在夏末秋初,据此体现了春、夏、秋三个季节,且与后文写冬天的百草园形成照应,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。
示例二:②说石井栏“光滑”,很可能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和其他孩子曾经多次摸过它;说黄蜂“肥胖”,不仅说明它体态肥大,也体现了儿童的特殊感受;写油蛉“低唱”、蟋蟀“弹琴”,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,更体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。 这一切都表现了孩童纯真自然的天性,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、怀恋之情。
示例三:③“不必说……也不必说……单是……”这段话,先用两个“不必说”写百草园给人的整体印象,再用“单是”细写“泥墙根一带”。 第一个“不必说”由低到高写静态景物,第二个“不必说”由高到低写动态景物,两个“不必说”不仅突出了“单是”后面的内容,还表现了作者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,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。 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,使写景顺序井然,活泼多姿。